2025年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必威Betway东盟体育环境科学专业院友、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邰俊作为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受到表彰。
邰俊(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留影
邰俊表示:参加全国劳模表彰会,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将立足岗位职责,带领团队深耕技术,以知识技能强本领,以创新突破谋发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行业升级,在新时代砥砺奋进!
据了解,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的邰俊,长期深耕一线环卫事业,勇当科技先锋。她用二十载的坚守,以科技为笔、以初心为墨,带领团队为生活垃圾行业科技创新发展贡献了集体智慧。
邰俊被评为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
探索者:推动科创体系构建
2009年,上海生活垃圾处理“一主多点”“集中+分散”的战略布局刚谋定,生活垃圾体系还存在分类标准不健全、资源化技术路径不明、二次污染控制难度大等瓶颈难题。她为主参与筹建了“上海生活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推动“实验室-中试-工程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构建,15年来带领团队攻克垃圾全程分类减量、飞灰稳定化、湿垃圾资源化等核心技术,形成了20余项科研成果、50余项专利和标准,为上海老港固废基地、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邰俊(右一)深入垃圾处理项目调研
践行者:支撑垃圾分类新时尚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首日,邰俊站在社区的垃圾房前,见证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绿色革命”。这一里程碑的背后,也有她和团队长期以来的数据积累和技术支撑:2008年对我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开展全面系统调研形成的政策建议、2013年起连续开展10余项立法前期研究形成的专题成果、2014年起对湿垃圾就地处理技术开展多指标跟踪测试形成的科学研判。之后,她带领团队连续8年参与上海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实效评估和标准编制,为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巩固源头生活垃圾分类成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邰俊(右二)与团队成员一起分析数据,研究制定工作方案
拓荒者:在双碳赛道领跑行业变革
“双碳”战略的提出,为固废行业赋予了新使命。邰俊再次展现前瞻视野,率先组建生活垃圾领域低碳技术团队,开发出覆盖全品类、全链条的碳核算模型,为主编制固废园区温室气体排放等多项标准,打造了“固废碳管家”智慧平台,为集团内11座焚烧厂、2座湿垃圾厂装上智慧大脑,实时监测碳排放数据。这一创新成果不仅获上海市经信委、住建委重点推广,更被复制到郑州航空港等区域,成为全国固废行业低碳转型的标杆。
邰俊在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第九次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备研讨会上首次发布“固废碳管家”平台
引路者:锻造绿色科创生力军
“科技创新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奔赴。”邰俊深谙团队力量的重要性。她以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为纽带,打造出一支平均年龄35岁的科技攻坚“尖兵连”。团队中既有钻研垃圾资源化技术的“老师傅”,也有专攻碳核算模型的“新生代”,累计斩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工程咨询奖等30余项荣誉,20余人次获省部级科技人才等称号。这支队伍,如今已成为上海固废行业技术攻坚的中流砥柱。
邰俊(中)与团队成员合照
传播者:让绿色理念扎根城市土壤
从实验室到社区讲堂,邰俊始终活跃在环保一线。她化身“科普大使”,5年间参与百余场讲座论坛,将复杂的专业技术转化为市民听得懂的“分类经”;作为徐汇区人大代表,她将调研中收集的民声转化为议案,推动低值可回收物、装修垃圾收运体系优化。
邰俊、张勇参加上海广播FM93.4《十万个为什么》栏目,通过电波与广大市民朋友交流垃圾分类知识
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邰俊的目光已投向更远。“环卫行业经历了‘从集中化到无害化,到资源化、能源化,再到当前的低碳化、智能化’的变迁,行业发展给予了我们创新的平台、实践的舞台,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这位科技先锋和她的团队,正与上海建设生态之城的步伐同频共振。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份劳模事迹的注脚,更是一座城市绿色转型的缩影。
为邰俊院友点赞!必威Betway东盟体育也将继续秉承“卓越育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为培养更多具有劳模精神、创新能力、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环保人才而不懈努力!
来源: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上海环境集团微信公众号